第十三届园冶杯一等奖作品 | 澳海兴事
选题背景
本次设计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引“蓝碳计划”之理念,透过对大澳整体海岸与海洋环境的保育、海洋牧场与高新产业的引入,以及对在地文脉的保护,期望令曾经辉煌的村落再次兴盛,具备面向末来永续发展之生命力。
场地选址
场地2位于东澳古道旁一处天然形成的峭壁上。往来这一区域者多为游客。场地可以远眺珠江口港珠澳大桥与人工岛景观,峭壁高差形成天然的观景平台,为展示本土文化与观景提供绝佳背景。
场地问题与需求分析
分析大澳地区目前在生态、经济产业、文化保育方面的困境。
问题1:目前红树林种植面积分散,未能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问题2:废弃盐田没有被再利用以创造经济效益。
问题3:村庄现有产业结构脆弱单一,在地居民地区收入较低。
设计策略
设计演变
1,策略植入,选择旧日繁盛的滨海盐田作为设计展开的场地;
2,布局功能,自靠近邮轮码头的北部至荒置的南部依次布置面向游客的商店与工作坊、科研与蓝碳产业区域,并在紧邻的西侧海面上设置海上牧场;
3,形态生成,利用当地棚屋建筑形式狭窄的特点,纵向排布成行,再将行排布成网格,正好回应场地为昔日盐田的场地肌理;
4,融入环境,规避场地本身的红树林生态区域,使新建设施对场地原有红树林生态的影响达到最小
5,设计置入,转译本土的建筑语汇深化设计形态;
成果展示
展示生态海岸的剖面与其中的设施布置,其中自岸边向海岸共有A: 生态礁石堤岸 B:浅滩红树林与贝藻共生区 C: 生态礁石海堤与海洋牧场”三个主要部分。
专家评语
俞昌斌 易亚源境创始人、首席设计师,上海乡聚公社联合创始人
作品优点有:主题阐述较严谨;从概念到落地,整体性较强;细节分析与表现完善、流畅、精美;在地性思考较多,对渔港的历史脉络分析、形态提取较有说服力;建筑形态简洁大气,以功能为主,考虑低碳、生态、环保;整体布局基本尊重现状条件,没有大破坏,以保护为主。但创新度略有不足,如建筑形态,还有偏于保守,不够有突破性。另外,渔村产业转型、生态保育、与原乡村面貌有哪些较大改变,当前亮点不够鲜明,记忆点不足。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澳海兴事”——基于蓝碳经济理念下的渔村产业转型与生态保育综合设计
指导教师:仝晓晓
参赛作者:杨翌宸、吕心田
参赛院校: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参赛作品展示
————END————
相关链接
运河活化 • 魅力重生 | 沧州大运河国际设计师竞赛终期评审获奖名单公布
第十三届园冶杯一等奖作品|浮丘——后疫情时代下的插入城市系统
2022健康宜居与低碳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二届园冶高峰论坛,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详情!